标准化模块机房由定制的一体化机架、屏柜、列间级空调、天窗、端门及各类智能微型信息传感设备组成,密闭冷通道式机房的主体机架最大可安装28面屏柜(包括设备屏柜、配电屏柜、配线屏柜、列间级空调)。将各类屏柜按照具体业务分区的要求划分配电区、传输设备区、网络(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等)设备区、交换设备区、配线区等,并视空间使用情况在各区域合适位置预留2~3面空屏柜,各业务屏柜按“背靠背、面对面”顺序摆放为两列。
其中,考虑到运维巡视便捷,将配电区布置于机房进门的第一位置,即每列的起始端为配电屏柜,故配电柜也称为“列头柜”。
1.制冷通道密封
参考机房制冷功率、所选列间级空调的单台制冷量、送风距离等参数,在屏柜间合理穿插布放2~4台列间级空调内机,理想情况下列间级空调可用作通信业务区域的划分点;在两列屏柜组成的冷通道走廊前后各安装1道端门;通道顶部则根据冷通道走廊长宽尺寸安装与设备屏柜数相同数量的天窗,共同构成密闭的冷通道环境,使冷源直接进入到通信设备。

2.模块屏柜
机房内配置的通信设备屏柜、ODF配线屏柜、DDF配线屏柜、IDF配线屏柜、配电柜采用标准设计,尺寸统一,符合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DC60297-1标准。

(1)设备、配线屏柜
·前后门通风率为70%。
·屏柜内后部可安装两条竖装PDU。
·屏柜的垂直安装立柱上标示有每个“U”的准确位置。
·屏柜的前门、后门及侧板均可锁定,只能用门禁卡打开。
·屏柜静载不小于1300kg。
(2)配电屏柜
·前后门通风率为70%。
·集成设备直流配电、UPS配电及市电配电单元。
·装设智能电量测试仪,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测量输入电源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和每一路的输出电流。
·屏柜的前门、后门及侧板均可锁定,只能用门禁卡打开。
·屏柜静载不小于1300kg。
3.精密空调
传统的通信机房通过屏柜的前后方向相对布置,从而形成开放的冷、热通道,冷、热风会在屏柜的顶部和侧部进行混合,造成了部分冷量损失。在密闭冷通道机房内,一般选用定制尺寸的列间级空调,其末端布置在机架的列间,与设备屏柜、配电屏柜、配线屏柜共同组成密闭通道,实现冷热空气隔离。
(1)列间级空调
相对于房间级空调而言,列间级空调末端的气体输送距离短、所需风压小,在配置智能控制式无刷直流电机的情况下,可显著降低风机功耗,优化气流组织,减少混风时造成的损失。
列间级空调为水平送风方式,气流路径为后进前出,前侧出风,水平吹向机架,经过机架前门并对设备供冷后,经机架后门再回风至空调后部。将通信设备排出的热风吸入冷却后吹出;冷空气再被通信设备吸入、排出,如此反复。此类空调靠近热源,送风距离大大缩短,从而减少气流沿程的压力损失和冷空气的泄漏量,提高了冷量的利用效率。

(2)房间级空调
对于送风距离超过15m的智能电网通信机房,建议在机房的一侧或两侧布置空调区域,配置一台或多台精密空调组成房间级制冷系统,提供完全不受风管、风门、出风口等限制的设备运行环境。房间级空调末端送风方式可分为下送风和上送风两种,智能电网通信机房建议采用“上走线、下送风”的方式。在冷通道内设置可调节的地板送风口。
安装房间级空调,要求机房静电地板的架空净高不小于350mm,以保证空调的送风效果。

4.新风系统
由于电网对通信机房的防尘指标有较高的要求,新风系统是密闭式机房室内空气调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新风机组抽取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除尘、除湿(或加湿)、降温(或升温)等处理后通过风机送到室内,一是满足机房内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二是使机房保持一定的新风量,维持机房的正压状态,有效地将机房内部的尘埃排出机房,防止室外的尘埃通过机房的空隙进入机房。
5.一体门窗
要构成智能机房的密闭通道,还需要制作集成在冷通道屏柜组前后端门和顶部的一体天窗。
(1)端门
密闭通道的端门分为推拉门和双开门两种方案,可根据机房主体空间的具体情况选配。
建议前、后端门分别设置为电动式及机械式,保证在断电、火灾、地震等意外情况下至少一道端门能随时开启。
(2)天窗
天窗由侧板、顶板、旋转天窗组成,旋转天窗通过销钉与顶板连接,工作状态下天窗处于水平密闭状态;消防状态下天窗销钉熔断,各天窗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打开,使得灭火气体顺利进入通道。